在太平山森林裡,有一條台灣山毛櫸原始林步道,隨著四季更替呈現不同的風情。

  緣起,記得一年前第一次來太平山,當時我和Kelly吃了秤砣鐵了心,不管天氣好壞,就是一定要去看看那兒的風景,探索太平山之美。因此,我開始拿起太平山國家森林遊樂區的地圖仔細研究。這裡除了佔地約12,631公頃 的林地,以及位處海拔2000公尺 的高山之外,還深藏著許多原始森林步道,引起我極大的興趣。

  我喜歡走在森林拋開繁瑣回歸自然的寧靜,聽鳥語、感受新鮮的芬多精。於是,我規劃了遊太平山的計畫。去年我們走完見晴步道、茂興步道之後,我與Kelly相約今年若是有機會再來太平山,一定要走一走「山毛櫸國家步道」。因為,這是我一直夢想期待看見的山毛櫸,它所生長的地方。

  2009.5.28,我們終於又來到了太平山,看著沿途美麗的風景,記憶依舊清晰。今年端午節有連續四天假期,為了避免塞車,星期三晚上我們就提早出發,在宜蘭市的汽車旅館住了一晚,第二天清晨一早便直接上太平山。所以,才能在交通一路順暢的情況之下,約十一點左右便抵達了翠峰山莊。

  雖然第一天太平山下雨,但往後三天卻都是晴朗無雲的好天氣。也因此,我們才有機會在翠峰山莊看見美麗的雲海。

  星期五早上,Kelly在翠峰山莊做了三份「牛肉三明治」,是我們走山毛櫸步道的午餐。因為步道來回至少要四個小時,所以,最好帶一些食物和水以備不時之需。

台灣山毛櫸國家步道入口,有木製的巨大標示。

  台灣山毛櫸國家步道,在太平山森林遊樂區的東南方,是平元林道的末端,公路的終點,位於翠峰山莊的旁邊。從Google衛星地圖來看,周圍除了翠峰山莊之外,一大片綠色植物,盡是人煙稀少的原始森林。

  步道全長3.9Km,步行時間約需二小時。而這條步道也是從前為了砍伐樹木和運送木材,所興建的鐵路遺址,當年在翠峰湖一帶有窄軌的運材鐵道,負責原木及人員機具的輸送。

  原以為長長的森林步道裡只有我們,原來還有工人在幾個地點施工。為了保護山毛櫸的樹根不被人踏壞,步道局部正進行設置木棧道的工程,但大部分路段仍會保留原始面貌,不做整地變更。

地質千層派

  距離入口約600公尺 的地方,會看見一座壯觀的岩壁佇立在步道旁。這原本是海底沉積的頁岩,因地殼運動受到高溫高壓形成板岩,看起來就像千層派。

經過地質千層派,視野稍微變的開闊,可以遠眺崇山峻嶺中的翠峰山莊。

生態蛙池

  看起來像似刻意保留森林原有的小水漥,依地形砌成的生態水池。因為今年梅雨降雨不多,所以只剩泥濘,不見青蛙和蝌蚪。

寧靜的森林步道,豐富的自然生態。

  當我們走在步道裡,可以感受到森林的綠意盎然。這段紅檜林區因為陰暗潮溼而地面長滿苔蘚植物,為了維持天然生態景觀,林務局在步道的中央埋下圓形木樁,讓來往的人們走在木樁上,不要踐踏脆弱的苔蘚。能如此用心的維護大自然,值得我們為他們賀采與鼓勵!

  然而因為最近施工的關係,運送木板的小貨車進進出出,將步道兩旁壓出了深深的輪痕,又為了防止車子底盤撞到木樁,有部份的圓形木樁已被挖起丟到路邊,希望施工完成之後,能盡快恢復它原有的面貌。

依附圓形木樁生長的苔蘚植物。

「黃菀」是太平山的特有植物。

光影下的植物生態,讓人更嚮往走進森林,自在的山居生活。

菇類是森林中的小精靈,生長在陽光、空氣、水都是最乾淨的地方。

在步道旁發現不知名植物,數量稀少,形狀顏色奇特,一片片的是花瓣還是葉子呢?

  從地質千層派到鐵道轉轍器遺址,有長達1.7Km的茂密樹林,主要構成的林相為紅檜和台灣杉。走在林間能聞到樹木散發出來的淡淡清香和濃郁的芬多精,因為天氣非常晴朗,灑在步道上的陽光斜影,以及清脆悅耳的鳥叫聲,令人猶如置身世外桃源的感覺。

1.6Km處的里程碑遺跡,沿途每隔一段距離就會有一個里程碑。

  約2.2Km處的鐵道轉轍器遺址,我遍尋四周未見到轉轍器,地上只留著一小段鐵軌,讓人臨摹當年鐵道運輸繁忙的盛況,小火車載著木材來往穿梭林間的情景。

轉轍器遺址旁有幾棵楓樹,當秋天來臨,楓葉變紅時一定非常美麗。

  繼續往前走,經過山櫻花林和木橋,右邊的視野也漸漸開闊,從樹木間的空隙能清楚看見山的輪廓。約在3.0Km處依指標走到斷崖邊,可以遠眺南澳北溪的發源地。

南澳北溪的發源地,源頭位置水不斷的流出。

 

 

  【繼續閱讀】

   山毛櫸國家步道(二)

 

  【延伸閱讀】

   漫遊太平山(上)

   見晴懷古步道(上)

   茂興懷舊步道(上)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Le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