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希望今天是個晴朗無雲的好天氣,能看見奇峰崢嶸的聖稜線」。這是我們來太平山之前許下的心願。

  每次旅行的時候,很少因為天氣而影響自己的心情。當遇到好天氣,心情就跟著微笑。若是遇到了壞天氣也沒關係,我們會試著轉換心情,讓陰霾的氣氛變成明亮、快樂的旅行。

  然而這次太平山之旅,我們特別期待能遇到好天氣,因為再度探訪「見晴懷古步道」,就希望能看見夢想已久的「聖稜線」,想看看這條從雪山山脈到大霸尖山之間的稜脊,是否如傳說中的令人甚為感動,它深深地吸引著我,讓我真想一窺究竟哪。

  見晴懷古步道位於太平山森林遊樂區裡,步道入口在太平山公路約22.3公里 附近的見晴,來這裡兩次都是雲霧飄邈或綿綿細雨的景象,也許是地形和氣候的關係,容易聚集水氣而形成雲海,陷入白茫茫的五里霧裡,如此經年累月的濕冷天氣,讓住在這裡的人們,有了渴望見晴的心情,所以才將此地命名為「見晴」吧!

  雖然來此之前,我們許下最大的心願,希望天氣能「見晴」,老天也似乎眷顧著我們,從台中到宜蘭,一路上都是晴朗的好天氣。

  當車子駛進了太平山區,眼前卻是一大片的雲霧壟罩山頭,而我們此刻的心情,只希望見晴真的能「見晴」啊!

  見晴懷古步道,原是一條日據時代砍伐森林運送木材的鐵道,民國以後,改變既有的植林伐木經營方式,循序漸進的停止伐木,並保留一段段軌道、木橋以及鐵道轉轍器,規劃成為休閒娛樂的森林步道,讓人文和生態保育相互結合,為自然環境注入新的生命。

  雲霧中的見晴懷古步道,輕輕地覆蓋著一層薄薄的白紗,更讓人覺得神秘而耐人尋味,極想探訪路的盡頭,是否藏有夢一般的世外桃源。

  走過彎曲的鐵道木橋,腐朽的枕木和生鏽的鐵軌,勾起我的無限想像。

  這裡曾有多少的運木火車忙碌的來回穿梭,歲月卻不曾停下腳步,等待未上車的旅人,當最後一班列車開出後,火車就在那一刻起永遠的停駛了,但是美麗的見晴永遠不會消失,隨著時空來到了現在。

  我似乎聽見踢踢、踏踏、磞磞磞的火車聲音,仍回響在寧靜的山林間。

   人生歷經多少事,總會遇到許多的抉擇,就如同走到了分叉路,需要選擇一個正確的方向。而鐵道轉轍器是改變火車行進路線的重要工具,在適當的叉路上即時切換至另一條軌道,讓火車繼續開往正確的方向,完成任務。

  如今,鐵道轉轍器上佈滿青苔,周圍荒煙漫草,鏽蝕的機體仍屹立在鐵道旁,也不曾離開自己的崗位。

 

鐵道旁的蜘蛛網,讓霧中的軌跡添上一層迷惘。

 

 

橋墩全由檜木建造的木橋樑,依然堅固的矗立在這兒。

 

 

步道的材質主要是以枕木和碎石子鋪設而成,容易行走又尊重自然的生態。

 

 

走在碎石子的步道上,沿途長滿野生植物,也能看見許多小野花。

 

   奇特怪異的兩代木,在原來枯死的樹幹上長出一顆新樹,而新樹上又爬滿蕨類和松蘿。見晴懷古步道隨處能看見植物的共生情形,是一個生動豐富的自然教室。

 

 

  【延伸閱讀】

   見晴懷古步道(下)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Le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