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開舊相簿,尋找逐漸被遺忘了的那年夏天,看見站在艷陽下瞇著眼的三人,天氣酷熱,是我們對三仙台僅有的記憶。
那年之後,每遇旅行經過這裡,就只遠遠的看著它,不想重溫如沙漠般幾乎蒸發的體感溫度,寧可躲在車裡吹著涼涼的冷氣。
時至今日,台東跨年旅行燃起了我們舊地重遊的念頭,那天氣候宜人,天暖風和,煦煦陽光,於是決定再去三仙台吹吹海風看看浪花。
三仙台,是座珊瑚礁構成的小離島,以許多礁岩像臍帶一樣與台灣本島相連。有如神話般的名字,很容易讓人與八仙過海連想在一起。若問它的由來,上網Google一下便知分明。
這裡也是以鵝卵石形成的爍石海岸,在花東看見的幾乎都是這樣的海灘。然而,只有一個地方特別例外,就是位於都蘭灣南端,有清澈平靜海水與細緻沙質的杉原,是東部海岸僅有的金色沙灘,所以更顯珍貴。
太平洋沿岸海水,特別的碧藍美麗,總是讓人凝望著停留在起伏不定的波浪,久久不想移開視線。
雖不是細細柔軟沙灘,一波波白色浪花,仍吸引遊客戲水、拍照。
海岸邊唯一人工建築的八拱跨海步橋,是三仙台的代表地標,也是拍日出最多人取景的地方。走過八個接連的彎形拱橋,就能到達三仙台島。
走在橋上,隨著拱橋一彎一彎的逐步跨過海峽,前方的三仙島越來越近,而後方的本島海岸越來越遠,邊走邊欣賞四周海岸風景變化,波浪一波波拍打著礁岩,感受到大海摧枯拉朽的力量。
左右兩側則是波滔洶湧的海浪,和一塊塊浮出海面的珊瑚礁岩,經過千萬年演變才造就今日面貌,也只有登上拱橋才能親臨感受大自然造物的神奇與奧妙。
經過一個、兩個、三個…八個拱橋之後,我們帶著探險般心情,終於踏上了神祕的三仙島,如阿姆斯壯登陸月球踏出第一步的感覺一樣,對這陌生之地充滿好奇。
原來島上並非荒蕪之地,已有規畫完善的木棧道供遊客行走。然而,幸有這樣便道,不只方便通行遊覽,也可防止人為肆意亂走而破壞生態。島上野生著許多濱海植物,有林投樹、白水木、濱刀豆和台灣海棗。
有林投樹的地方,便能幫我們阻擋了海風。抬頭仰望微微陽光,環顧四周除了包圍著密密的原生植物外,感覺不到任何生命存在,彷彿置身無人島一樣。
若真的漂流到這個與世隔絕的小島,要忍靜思考如何在一無所有的環境生存下去,第一件事應該就是找到水,仔細往林投樹根部探尋,便發現特別潮濕含有豐富的水分。
三仙島並不大,面積約22公頃,有兩座小山,最高海拔約77公尺。島上有許多因海風侵蝕而形成海蝕溝、蝕柱、蝕壁和奇岩怪石的天然奇景,是一處自然天成的地質生態教室。
↓ 這是島上的第一座小山,山壁可清晰看見海風長年侵蝕留下的痕跡。
↓ 島上的第二座小山,與第一座小山之間是一小片台地平原,中間有個清澈乾淨的小小水池,是島上唯一的水源。
遇見登島海釣的人,與我們擦身而過大步走向島的末端海岸,不知這海域是否禁止垂釣,但見零星知其門道的釣手站在礁岩上,與海搏鬥揮著釣竿。
巧遇一隻樺斑蝶,在花叢間吸食。別小看輕舞的小小蝴蝶,牠們也有乘風飛翔越過海洋的驚人能力,在這無人的三仙島看見牠,見證了蝴蝶這股力量。
我們沿著木棧道走一趟,島的末端是一座巨石般的小山,而木棧道終點就在山腳下,再往前是礁岩海岸,沒有明顯路徑而行走不易不宜冒然走下去。
島的盡頭盡是珊瑚礁岩,海的顏色非常深藍,表示附近海域有很深的海溝,而海浪更為波濤洶湧,另一邊能遠眺台灣本島海岸線和海岸山脈。
走到終點之後我們循原路折返,回到本島,在三仙台遊客服務中心吃午餐,然後繼續沿著海岸公路北上,經由玉長公路到花蓮玉里。
途中經過成功農會,欣賞了成功花海,雖然花兒還未盛開,仍吸引不少遊客停留觀賞。
石雨傘與堺橋休憩區海岸風景也十分美麗,值得稍做停留休息一下。
↓ 從堺橋休憩區能遠眺看見三仙台。
經過花蓮富里我們常買的御皇米,不忘進去買些花東好米帶回家,宅配了2Kg米十包送一包,省下帶著22Kg的沉重行李,便可輕鬆無憂去旅行。
以往我們到三仙台,總是遠遠的看著它,以它為背景拍張照片,就只為了日後證明自己來過,做個紀念而已。
然而,這回當我們將腳步真實的踏上它時,才真的了解它、真的有到過這裡的感覺。若凡事只是看看表面,未深入觀察,就永遠無法知道事情的真相與道理。
我想,旅行也是一樣,必須自己親身去體會,才能感受到風景美的韻味。
【延伸閱讀】
台東民宿‧低調
【旅行資訊】
適宜節令:1~12月四季皆宜
地 址:成功港區往北行(台東縣成功鎮三仙里基翬路74號)
電 話:(089)854~097;850~785
傳 真:(089)841~567
開放時間:08:30~17:00
【店家資料】
【部落格相簿】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