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中有一段寫道:有些路啊,只能一個人走。我慢慢地、慢慢地了解到,所謂父女母子一場,只不過意味著,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。




  龍應台寫的這段話道出許多人感受,令人省思,一直縈繞心底,也讓我感觸良深哪。





 



 

 





  「目送」這本書,寫的是老中青三代的親情,讀來自是使人感動落淚。而淚,就落在書頁上變成了一顆顆淚苞,暈開紙上如一朵朵小花,讓人跟著深陷於書的情境裡





  人生,就是在一次又一次的「目送」中漸漸地消逝。每次我去看爸爸,在告別回家的時候,爸爸總是一直站在路邊目送著我離去。





  我從車子的照後鏡,可以感受到他的目光不移地注視著我,直到車子在街道的彎角消失為止。那是一份無盡的愛,綿綿不絕地在每一次的目送中
… 。





   <十七歲>這篇,想起年少時的叛逆青春,因為承受不了成長的壓力,而做出像
<跌倒-K
>
文中的傻事…,讓人心痛難過。然而,每個人都經歷過十七歲。而我,是一個沒有叛逆期的孩子,對於叛逆的人,總是不解他們為何這樣想、那樣做...。所以,十七歲的孩子,是應該好好的被對待,被了解和被愛的…。





  龍應台的這篇<十七歲>,覺得她是寫出了一個被十七歲孩子淡淡地說「小孩!」的母親的心情。孩子大了,開始會跟父母保持距離
( 也許不是嫌棄,只是不想讓人看起來還像個孩子,需要父母照料 )。開始嫌父母像個小孩,說他們思想幼稚,是為了想突顯自己已長大成熟了。這些都是十七歲的心境轉變呀!





   <山路>這篇,節錄書中很經典的一句:「有些事,只能一個人做,有些關,只能一個人過,有些路啊,只能一個人走」。我非常喜歡這句話。





  這篇文章讓我覺得,每個人雖都有共同記憶,但並不一定都有相同的人生…。每個人的人生都要自己獨自去面對,而經過的人無法代替自己,任何事都要自己去做、去面對…。如文中最後寫的,沈君山三度中風陷入昏迷的第二晚,這裡有五萬人幸福地歡唱著…。沈君山獨自面對生命中的關卡,誰能幫得了誰呢?





   <寂寞>這篇,讓人思考什麼是寂寞,什麼樣的情境讓你覺得寂寞?在人車鼎沸,熱鬧喧囂的聚會裡,是快樂的嗎?內心若是抽離出來的,那份孤寂感是外人所看不出來的。在夏天的夜晚,一個人仰望星空,感受著大自然平息的寂靜,細細的沉思,品味遺忘世間繁瑣的況味,這般情境看似孤獨的氛圍,但內心真的是寂寞嗎?





  如文中提到的張岱寫湖心亭,深夜獨自到湖上看大雪,他顯然不覺寂寞──寂寞可能是美學的必要。我們可以把這句話延伸想成…,深夜獨自在燈下想著家人,我顯然不覺寂寞──寂寞可能是想念的必要。因為心中有了家人,而不覺得寂寞…。





  這樣想,是不是把寂寞也變美了哪。





   <如果>這篇,讓我一直覺得對父母有一種”樹欲靜而風不止,子欲養而親不在”
的感受。看見現在自己的父母病老,我們常會說:如果以前能為父母多做些什麼就好了…,後悔當初沒那樣做…。我想,我們不管再怎麼做,最後都還是有當初為何不如此的遺憾…。所以,就活在當下,一切盡力就好。





  我對父親的愛,以及永遠記著父親的背影,跟大家深愛父親的心,是一樣的,我也感動著你們的感動…。





   <牽掛>這篇呢...。是呀!就如我們常掛念著年邁父母,父母也一樣掛念著我們,而彼此相互關心著一樣。因為父母已變成生活的一部分,如柴米油鹽,如陽光、空氣、水,自然的不可缺少。所以,就會常常想著他們是否安好,這就是牽掛。





   <寒色>這篇,讓我好奇的是第一段的詩 : 千里江山寒色遠,蘆花深處泊孤舟…。





  好奇龍應台從這首詩體會到了什麼?竟會讓讀者問到「家,是什麼?」的時候,而突然支吾,不知所云…。





  我上網查了一下這首詩的意思,原來這是李煜寫的《望江南
( ) 》,整首詩的內容是這樣的……。





  「閒夢遠,南國正清秋。千里江山寒色遠,蘆花深處泊孤舟。笛在月明樓。」





  而「千里江山寒色遠,蘆花深處泊孤舟。」只是其中的一句。整首詩的意思是,閒適地夢回到遠方,正是南國的清秋時節;遙遠的千里江山,呈現出一片寒冷的顏色,一葉孤舟停靠在蘆花開得茂密的深處,月明之夜,有人在樓中吹笛。





  但其實作者寫這詩真正的含意是,對遊子來說,令人懷念的,不只是家鄉的人事景物,還有曾經在那個時空悠閒過生活的自己。





  我了解詩的涵意之後,才明白了龍應台對家與故鄉的感覺,所以,讓她回答這問題時,盡是五味雜陳,不知該如何回答是好呀!





   <散步>這篇。覺得對漸漸蒼老失去記憶的父母,我們要更用心和耐心去陪伴他們。人生好像兜圈子一樣,從嬰兒時智能未開牙牙學語,慢慢學習長大成人,又漸漸老去智力退化,回到了嬰兒期。這就是人生的圈圈循環。





   <為誰>這篇。大部分的女孩都是結了婚才學會做家事,為了家人才變成全職、全方位家庭
CEO 。但也覺得每一代的生活方式,想法的不同,都存在著一種無形的代溝,如煮菜就是一種。





   <菊花>這篇。其中一句丈夫對妻子說的話:「怎麼就知道,你活得比我長呢?時間才是最後的法官。」這句話說的很殘忍,也令人感觸良深…。若夫妻走到只剩一張婚約,為何不放了她,讓她海闊天空自由的飛翔,何必倆人綁死在一起呀!





   <母親節>這篇。覺得孩子不喜歡和父母說話,大都因為嫌父母太嘮叨了吧!父母關心孩子為達目的一直規勸,在孩子聽來卻是那麼不中聽。父母急著把愛給他,他卻避著不要,這也是每代父母的難題,永遠也解不了哪。





   <兩本存摺>這篇。如同我之前寫的文章「愛的存摺」一樣。給你一本愛的存摺,你將能隨時永無止盡的提領我的愛,你要珍惜我給你的愛,將我的愛存起,愛的存摺的價值才會天天增長…。這篇提醒人們,愛的價值,將「時間」給溫暖心愛的人,這本存摺才會更有價值。





<幸福>這篇。似乎讓人覺得,只要生活沒有死亡、沒有恐懼,平安健康,就是幸福。很平凡,很踏實的幸福願望哪。





<憂鬱>這篇。我想,幸好我家附近沒有杜鵑鳥,牠那哀切的叫聲,肯定讓大家患了憂鬱而爆發不止呀!





   <薄扶林>這篇。我才知道,原來薄扶林是香港具有悠久歷史的地方,經由先人避難遷移,成為香港最早開發的地方。





   <黑幫>這篇。覺得對生態保育及放生等等動物的議題,我們在處理這些是要思考的更周密,以免影響了人的生活,又讓猴子霸聚一方,變成了黑幫。





   <金黃> 這篇。隨著新聞議題的流動,生活似乎也跟著新聞流動著,許多關心的議題往往只有五分鐘熱度,如花開季節一樣,一種花接著一種花的開花,令人目不遐邇。最後輪到台灣相思樹開得金黃一遍時,似乎又牽引了思鄉的鄉愁。





   <杜甫>這篇。對於龍應台能用植物名信手捻來作成"花間詞""七絕唐詩",真讓我拍案叫絕。很佩服她寫作的功力,但也覺得此篇有如神農嚐百草,介紹了許多中藥植物。





   <舞池>這篇。令人覺得人老了也要放開心,隨性自然的生活,不要留連過去,要活在當下,享受現在…。





   <手鐲>這篇。讓我想起小時後在家幫忙做手工賺錢的歲月,每當放學回家或星期假日,讀書有空的時候,我們都要幫父母做手工賺錢。做過穿珍珠項鍊,用透明細尼龍繩,串一顆顆小珠子,大小顏色有一定排列,珠子洞口小很眼睛得看得仔細。也做過粘拖鞋,用強力膠將鞋底與鞋子粘住,味道非常刺鼻,很難聞
, 對健康很不好。





   <江湖台北><四千三百年><阿拉伯芥><普通人><首爾><國家>這幾篇。寫的都是國家、戰爭、社會現象等等,跟平常得到的新聞資訊差不多,讀過就好,沒特別的心得。







   <Sophistcation> 這篇。內容在於外在與內涵的差異,是否能圓熟的融合在一起。香港有香港的優點,守法守秩序,因而不通人情,讓人覺得文化內涵不足。台灣中國,有內涵有文化,但因太講人情事故,而讓人覺得法治不足,不守法不守序。若香港 / 台灣 / 中國的優點都加起來,就是最好的社會,也是圓融。


   <雪白的布>這篇。讓人覺得上流社會的人,永遠不了解中下階層生活的貧苦,連死後的尊嚴都很難求。我也有貧窮的記憶,這些記憶確實在人生過程中,事過境遷之後,留下的也是辛酸而甜美的回憶。





   <星夜>這篇。我看不太懂,有點吃力,也許對梵谷畫的「星夜」不太了解吧!但對文章最後一段提的問題,有些感觸。若是眼淚可以被複製,我想,這不是眼淚,因為真的眼淚,它含有情感在裡面,若是沒了情感的眼淚,它就不是眼淚。如女人的淚,含了豐富的情感,才叫人又愛又憐哪。





   <卡夫卡><常識>這两篇是連貫的。蛇,我也怕。但蜈蚣、馬陸,我不怕。每個人都有弱點,不是嗎?所以,每個人都有專精的地方,也有不會的地方,若是大部分的人都懂的事,而自己不懂,就是沒常識吧!





  以上,是我讀了「目送」的心得。這本書分為三大章節,
I 有些路啊,只能一個人走、 II 沙上有印,風中有音,光中有影和
III  滿山遍野茶樹開花,共有七十五篇散文。我只選幾篇較有所感的與大家分享,不知你們有沒有讀過,歡迎來分享你的心得。





 





 





  【延伸閱讀】





     目送──龍應台





   人生寫意分類:Bravo!青春,讀後感





   藝文賞析分類:莫內花園特展‧覽後心得





   最初的愛分類:目送





   人生小品分類:愛的存摺









 


 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Leo 的頭像
    Leo

    藍色盒子的視界

    Le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4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