茂興站是茂興懷舊步道與三疊瀑布步道的起點,沿著木棧道往前直走就是茂興懷舊步道,海拔1950公尺 ,全長1.6公里 ,步行往返約二小時。步道的坡度平緩,路面的狀況是以木棧道、碎石路、階梯和泥土路構成,走起來輕鬆易行,困難度極低。
從車站沿著階梯往下方走是三疊瀑布步道,全長2.7公里 ,步行來回約三小時,步道的盡頭可看見三疊瀑布。這條步道位於海拔1950~ 1650公尺,地勢陡斜,路面的狀況是以土石路和階梯構成,去的時候一路下坡,而回來的時後就是一路上坡,需具有一定程度的體力。聽走過的人說,走完三疊瀑布步道,酸痛的感覺像雙腿已不是自己的了。
考量我家的體力,這次就不走三疊瀑布步道,而只走茂興懷舊步道。
由車站往前走約一分鐘,是樹林密集的檜木鄉「萬石」。這裡的樹木數量豐富密集,有一座橫在樹林中的觀景平台,除了觀看四周茂密的森林,還可以遠眺群山。
從觀景平台看見的雲朵與群山相對,左邊最遠的是銘山(海拔1849公尺)、中間的是檜山(海拔2021公尺)、右邊最近的是獨立山(海拔1901公尺)。
Leo對鐵道轉轍器是情有獨鍾,特別喜歡拍它,鐵道因為有了它而變得有趣起來,讓鐵道才像一條真正能動的鐵道。
走在陽光明媚的茂興步道裡,分外清靜明亮,給人的感覺非常舒暢。而多樣的步道設計也增添更多旅遊踏青的樂趣。
↑ 有用舊鐵軌做成的吊橋。
↑ 有木板鋪成的木棧道。
↑ 利用鐵路橋樑改造而成的木板道。
彎過森林深處的碎石路,走累了可以坐在路旁的長木椅休息。
昔日的茂興線山地運材軌道,沿途經過多座橋樑,橋墩都是用檜木建造,任由多年風霜雨露的滄桑,仍可看出當年的風華與先人的智慧。
↑ 當鐵路停駛之後,將一切又還給了自然,生命在文明的遺跡裡,找到了出路又重新萌芽。
↑ 這是最後一個鐵道轉轍器,走到這裡,距離茂興步道的終點就只剩 二百公尺 。
茂興步道的終點──「曙」。據說這裡的清晨,常能看見萬里白雲輝映出的日出曙光,因而得此美名。那天我們走到終點的時候,已接近中午了,所以看不見曙光,只有晴天與綠森林為伴。
山地運材軌道自此橋樑斷裂,完全無法通行,阻斷了通往獨立山的路,也許這樣也好,森林才能得到真正的寧靜。
我們遇到一對攜手相伴的老夫妻,只要晴朗無雨,每個星期都會來太平山走茂興步道,他們喜愛這裡,愛每一棵樹、每一枝草、每一朵花,一路上細數點點滴滴的歡笑,走累了就坐下來休息,吹吹山風,吃著自己準備的點心,感覺幸福是這麼的簡單自然哪。
人生漫漫路遙長,繁華落盡見真章。能攜手相伴到老真的不容易,再多的物質享受也比不上真心的一句「我愛你」。老夫妻倆年逾六十,在彼此心中的地位,不是第一、第二,而是永遠的唯一。
「遠方在鐵軌之外」,這是我曾讀過作家琴涵所寫的一篇文章。文中敘述從小就在糖廠宿舍裡成長的琴涵,經常看著筆直延伸的鐵軌,覺得自己的夢想應該就在遠方。當能夠如願以償的離開家,到大都市去讀書之後,因為多年的來回異鄉與家園之間,作者也終於明白,自己所要的夢想不在遠方、也不在遙遠的他鄉。而是在人生的每一個步履是否走得踏實,是否全力以赴,生命是否不曾虛度。
我小的時候,家就住在鐵軌的另一邊,每天上下學必須經過鐵軌,那時也常對著筆直延伸的鐵軌好奇,不知何時能坐著火車到遠方,尋找自己的夢想。所以,童年時的鐵軌,給我一種能追求未來的感覺,只要坐上了它就能看見大千世界,實現我的夢想。
這次來太平山,我看見彎曲延伸的茂興線鐵軌,在緬懷過去的同時,內心不免覺得遺憾,若是當年鐵軌未曾進入太平山,這片廣大密集的森林未被砍伐的時候,現在應該是自然原始的蓊鬱景象,如此美麗的森林,將是我們永遠無法描繪的過去與臨摹的未來。
走過茂興懷舊步道,我看見攜手相伴的真愛,想起遠方在鐵軌之外的夢想,還有森林遭受砍伐後的遺憾。
【延伸閱讀】
漫遊太平山(上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