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  在2008年2月3日 ,我們終於來了「太平山」。

  想一想,台灣沒去過的地方也還不少哪。從小到大,這回是第一次來到太平山,說也奇怪的,這幾年我們去武陵農場露營了好幾次,每次都經過太平山,卻未曾造訪過它。我和Kelly這次終於是鐵了心,不管天氣好壞,決定非到太平山走一趟。

  趁著過年前旅遊的人少,帶著剛大考完的女兒出來散散心,所以,我們規劃了宜蘭三日遊,主要是在太平山周圍一帶,悠閒漫步於山林之中,住民宿,享受寧靜的山居生活,放鬆心情。

  2月3日 清晨四點十五分,從溫暖的家「台中」出發。天空微亮的時候已抵達了台北,車行北二高,可以看見遠方的101大樓,此時台北的氣溫只有8℃ 。一會兒,經南港交流道轉入了北宜高速公路,不知速限是從何時,由七十變成了八十,車行的速度也快多了。

  台七線進入員山鄉之後,道路的兩旁也從枯黃的阿勃勒,變成了蒼綠的山林,沿途有許多長滿大樹的「綠色隧道」。Leo很喜歡這樣的景色,每次開車經過「綠色隧道」的時候,內心總是充滿喜悅和感動。

  夏天來的時候,山林是綠油油的一片,然而二月天,今年的山櫻花開得早,道路兩旁已是一處處嫣紅的美麗景象,雖然天空下著毛毛雨,氣溫9℃ ,我們還是停下了腳步,欣賞櫻花林的美,聽聽它帶來的春天信息。

  台七線過了家源橋後左轉,便進入了宜專一線(原鄉道宜53線),大約五分鐘左右就抵達了「土場」(海拔300公尺。「土場」是太平山出入的門戶,是平地森林火車的起點,它過去是太平山木材的聚集地和卸材場地,也是木材的轉運站。

  現在這裡已改成太平山國家森林遊樂區售票站,要進入太平山須由此購票,而附近有規劃停車場及森林小火車等景觀展示。

  太平山森林開發的時間很早,在1914年的台灣總督府時期即已開始伐木作業,並於1921年起陸續興建森林鐵路。這條鐵路的軌距較窄,而車廂狹小,因此稱它為「五分仔車」。

  當太平山森林鐵路興建好之後,伐木的木材不再利用蘭陽溪放流,而改以火車載運。

  1926年起也兼辦起客運列車,這是當年的中華號,發揮了載送旅客的功能,1970年的時候,鐵路延長至羅東車站,與台鐵宜蘭線銜接,更為便利。但隨著公路交通日漸的發達,乘坐火車的旅客越來越少,所以,在1979年停止了營運,五分仔車也成為人們心中永遠的回憶。

  Leo無緣坐著五分仔車,行駛於太平山和蘭陽平原,欣賞車窗外的美景。希望有一天,政府能重視寶貴的觀光資源,讓這條具有歷史意義的五分仔車,再度載著人們,重尋往日美好的軌跡。

  車行至 七公里 處為遊客中心(海拔800公尺 ),這裡原本是群山環抱,四周都是茂密的柳杉林,山巒疊翠,視野遼闊。因為天氣不好,下雨又起濃霧,所以什麼都看不見。

  遊客中心,提供遊樂區的相關資訊,可觀賞多媒體簡介,更深入了解太平山的人文歷史、四季風情。「太平山簡介」DVD播放時間自8:30至15:30,每一小時播放ㄧ次(每日共計七場次)。

  離開遊客中心之後繼續往內走,山林瀰漫著濃霧,天空飄下陣陣小雨,然而氣溫隨著海拔逐漸的升高也越來越低,經過白嶺(海拔1285公尺 )的時候,溫度降到5℃ ,因為溫度低濕度又高,一直覺得好像就快要下雪了。

  22公里 處,是見晴懷古步道,這次來太平山最想走的一條步道。聽說走在這條步道,可以眺望蘭陽平原和蘭陽溪的美景,而遠方天際之間能看見峰峰相連的雪山山脈、桃山、大霸尖山、聖稜線等3000公尺 以上的壯闊景緻,以及飄忽多變的雲海。

  光是用想像的就覺得非常美麗,令人嚮往,然而事與願違,我們來到見晴的時候,雨下得更大了,站在停車場邊的瞭望平台,眼前只是白茫茫的雲霧,什麼也看不見,為了安全起見,打消走進步道的念頭,待日後天氣晴朗溫暖的時候,再來探訪它吧!

  這幾天寒流來襲的關係,天色陰暗濕冷,美麗壯闊的山景都藏在雲霧裡,偶爾飄邈的淡淡露出一點形狀,忽一瞬間又是灰白的什麼也沒了。

  從見晴再往內走 四公里 ,就到了太平山莊(海拔1950公尺 ),是太平山唯一有住宿的地方,一宿難求,在1~2個月前就要預約。

  太平山莊以前是伐木時期的林場中心,附近留有許多當時的遺跡,也有各種的展覽館(文史館、肖楠館、松羅館、台灣杉館、香杉館、扁柏館、紅檜館)。山莊的周邊有幾條森林步道;原始森林步道(全長約1.2公里 ,步行約40分鐘)、鐵杉林自然步道(全長約1.7公里 ,步行往返約2小時)、茂興懷舊步道(全長約1.5公里 ,步行往返約2小時)、三疊瀑布步道(全長約2.7公里 ,步行往返約3小時)。

  山莊旁有蹦蹦車站,終點至茂興站,全長3公里 ,行車時間約20分鐘。

  太平山莊服務站旁的石階梯共有481個,爬到最頂端有一間寺廟「鎮安宮」,是鍛鍊身體和毅力的好地方。

  繼續往翠峰湖的方向前進,遠方依然是白茫茫的雲霧,蜿蜒的公路在虛無飄渺間,過了一個彎又一個彎,從太平山到翠峰湖的距離是16公里 ,車子搖搖晃晃的讓人快暈車了哪。想進入翠峰湖,要在太平山的出口處檢查哨辦理乙種入山證。

  大約上午11點,我們抵達了翠峰湖環山步道(西口),沿著步道走就能看見翠峰湖。雖然天空仍下著綿綿細雨,氣溫約只有6℃ ,但為了想一睹翠峰湖的面貌,我們決定走一小段步道。

  步道入口的對面就是停車場,大約能停十台車,如果停滿了,道路的左側還能停5~6台車。

  翠峰湖環山步道全長約0.8公里 ,是循著昔日運材軌道路線整建而成,所以仍保持著原始的面貌。步道的兩旁長滿了各種植物,有毛地黃、雲葉樹、二葉松、紅檜、台灣杜鵑等。

  步道是層層疊疊的慢慢往上爬,走起來讓人覺得不喘不急的,感覺非常舒服。一路有山林為伴,Leo、Kelly和女兒邊走邊聊,不自覺的就走了一大段,享受著漫步山林的寧靜,同時,我們也早已置身在翠峰湖的壯闊美景之中。

  走到了休息平台,從這裡正好可以由側邊欣賞翠峰湖,然而天氣不好又霧濛濛的,只能隱約看見翠峰湖。聽說天氣好的時候,也可以看見日出,所以,來太平山或翠峰湖觀日出,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。

  再往翠峰湖環山步道裡面走去,還有一個解說展示站和觀湖平台,因為雨越下越大了,我們只好往回走,就不再前進了,等今年夏天,找一天再來這兒吧!

  離開翠峰湖之後,開著車子往回走,經過了太平山、見晴。因為天氣真的太冷了,好想泡個熱呼呼的溫泉。所以,我們決定去鳩之澤溫泉泡湯,暖暖身。

  鳩之澤溫泉的泉質屬於弱鹼性碳酸溫泉,水溫可達140℃ ,水質清澈有輕微的硫磺味,洗起來身體感覺滑溜溜的很舒服,非常適合泡湯。

  溫泉池的類別有;檜木桶湯屋(每間400元 每節40分鐘)、露天溫泉SPA(全票200元、半票120元 時間不限(自備泳衣))、男女露天裸湯(全票200元、半票120元 時間不限(脫光光))、家庭野湯等等。而我們選擇泡湯的是檜木桶湯屋。

  在鳩之澤溫泉山莊一樓大廳,擺放著一塊「台灣杉」。樹齡705年,直徑222公分 ,樹圍760公分 ,生長地:太平山。由此可以想像,早年的太平山,一定有著許多巨大的衫樹,形成壯觀的森林。

  鳩之澤溫泉停車場的下方公園裡,有個仿火山的溫泉煮蛋槽,大約15分鐘就可以煮出美味的溫泉蛋,煮蛋槽是採開放式的,讓遊客自由使用。

  鳩之澤溫泉原名「仁澤溫泉」,海拔約520公尺 ,距離太平山莊約22公里 ,周圍山巒青翠、風光秀麗,多望溪在此穿越經過,因有地熱,昔稱「燒水」。遠方為綠色的鳩澤橋。

  今晚我們夜宿「逢春園」民宿,歐式建築的粉白屋舍,綠草如茵的庭園,位處小山丘的至高點,坐落於玉蘭茶區,面溪背山,俯覽蘭陽溪,遙望高山景緻,享受滿山綠意的閒情。

  每當有遊客來訪時,民宿就會施放「迎賓薄霧」表達歡迎之意,增添雲霧漫步的浪漫情境。民宿主人也很親切的跟我們介紹環境,並帶我們到客房。因為園區很大,所以到了用餐時間,民宿主人就會敲著鐘,叮嚀房客可以用餐囉!

  在這寬廣的草原上,櫻花樹下,欣賞蘭陽溪和雲霧圍繞的山景,坐在椅子讓人可以沉思冥想。從房間的窗戶看見的景色,就像一幅畫。

  這天晚上特別的冷,在大廳前的庭園,民宿主人升起了火爐,而房間裡也準備了電熱器,讓我們覺得好溫暖。宜蘭之旅的第一天,雖然天氣寒冷又斷斷續續的下著小雨,我們還是初訪期待已久的太平山,看見美麗的翠峰湖,也泡過熱呼呼的鳩之澤溫泉,在逢春園吃了今天最豐盛的晚餐,然後躺在暖暖的被窩裡,一覺好眠到天明。

 

 

  【延伸閱讀】

   逢春園渡假別墅官方網站

   宜蘭棲蘭山之旅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Leo 的頭像
    Leo

    藍色盒子的視界

    Le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7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