時序又悄悄地進入了炎炎夏天,讓我想起一個日本避暑勝地,輕井澤。
回想去年五月,我們家的日本東京自助旅行,也安排到了這個富有日本「小瑞士」美譽的度假勝地一遊。
記得那天東京天氣陰雨綿綿,感覺日本氣象預測真神準,說會下雨就真的下雨了。
由於我們要趕搭九點二十從東京發車的上越.長野新幹線「あさま(Asama)號」,一早就從飯店撐著雨傘沿著平坦的人行道,往浜松町車站走。
途中經過了一間「摩斯漢堡」,感覺既孰悉又親切,因為在台灣喜歡吃他們的米堡。唯一有點覺得突兀的是,日本「摩斯漢堡」招牌顏色居然是綠色的,和台灣的紅色門面印象完全不同。
為了方便和嘗鮮看看,我們臨時決定買摩斯漢堡帶上新幹線當早餐。
店內裝潢和台灣的感覺幾乎一樣,日式簡約風。一切以簡單實用為原則,所以櫃台也是小小的,沒有多餘的空間。
我們單點了一個有番茄切片和萵苣的漢堡(¥430円),和一個海鮮米堡(¥320円)。
海鮮米堡從外觀看來,內容物似乎沒台灣的來得飽滿,但最重要的米飯,口感卻比台灣的好許多,光是這點就加分不少。
買完摩斯漢堡,我們從浜松町車站搭山手線到了東京車站。在這人來人往宛如迷宮的車站裡,不迷路是順利到達目的地的唯一希望。
我們經過了一間專賣火車便當的「駅弁厨房」,裡面賣著各式各樣的日式便當。
Kelly突然停下腳步,說想買一個當早餐。我這才恍然大悟,因為之前聽說東京車站的火車便當很有名,為何早先沒想到買一個在新幹線上當早餐呢?唉!真是有點失算哪。
Kelly買的火車便當,從外盒看起來以為是自己最喜歡的「明太子」,結果打開來一看,卻是「海膽」口味的,才發現是會錯意而買錯了。
幸好昨晚事先做足了功課,憑著記憶,按路標指引,我們很順利地找到了上越.長野新幹線的改札口。
我們使用的是JR pass,只能走人工改札口,由站務人員驗票進入月台。
東京車站光是新幹線方面就有14~19和20~23,十個月台。所以進入月台前要仔細看清楚,確定方向後再行動,就可避免錯誤而多走冤枉路。
我們乘坐的「あさま(Asama)號」往長野,是21號月台。
東京新幹線月台和普通鐵路月台差不多一樣,沒什麼特別的地方。比起台中高鐵站的華麗寬敞,覺得遜色許多。
比較不一樣的是,日本新幹線月台有賣便當、零食和飲料的小賣店。而台灣高鐵月台是什麼都沒有,只是單純的提供旅客候車和上下列車。
由於日本新幹線列車種類有好幾種,列車車廂數也不一樣,在地上特別標示各式列車上車的位置,以方便遊客快速地找到自己乘坐的車廂,便民措施值得學習。
大約等了半個多小時,我們乘坐的「あさま(Asama)號」終於進站了。扁長的車頭,比台灣高鐵看起來更像鴨子。
這班新幹線開往長野,橫貫日本東西,路線屬北陸新幹線的一部份,也是日本關東重要的一條快速運輸鐵路。長野新幹線1997年10月1日通車,2015年3月14日已改名為「北陸新幹線(長野經由)」。
日本新幹線車廂內的座位空間和走道寬度,與台灣高鐵差不多,都是一排五個座位。但在車廂高度方面,感覺日本新幹線比較高一點,壓迫感稍微輕一些。
坐在時速260公里的「あさま(Asama)號」,一路欣賞沿途風光。從奔離高樓林立的東京開始,接著如風般飛過了一片片綠油油田園,然後又穿越一重重高山,經過一個小時的高速旅行之後,我們終於抵達了「輕井澤」。
現代化的車站外觀和室內構體,彷彿與「輕井澤」這個名字毫無相干,很難聯想在一起。因為,來此之前對它的想像,一直以為它是個原木飄香、歷史久遠且具人文氣質的日式車站。
雖然與想像不符,但仍佩服日本政府拚觀光的努力,在這偏遠的安靜的度假小鎮,也徹底的將它現代化,為每年湧入的大量遊客,提供快適、便捷與安全的交通服務。
站內屋頂採用大量的天窗,增加了自然採光,感覺非常明亮舒適。在天寒地冷的北國,尤其喜歡讓溫暖的陽光直接照射進入屋內,讓置身其間的人感到充滿活力。
車站裡有幾間土產店和餐廳,在候車的時候若時間充裕就可以逛逛或用餐。
日本車站幾乎都有紀念章可蓋,不妨準備一本小冊子,沿途收集自己曾到訪過的車站,作為旅行的紀念和回憶吧。
相機:Canon 40D
鏡頭:EF-S 18-135mm f/3.5-5.6 I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