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月小旅行,為了尋訪熱氣球和金針花海,我們又來到了花東。
蘇拉颱風遠離的第二天,清晨四點我們開車往南行,經由南迴公路抵達了台東,天氣真的比西部好,完全感受不到颱風的影響。
在一次又一次的旅行之後,我們漸漸喜歡了重質不重量的慢遊,而非將景點排得滿滿的熱血行程。喜歡旅途中不期而遇的風景、人文和事物,有時只是一畝田野、一間房子、一個村落,就能讓我們流連許久。
這回來台東,Kelly說想去一間沒有招牌、沒有菜單的餐廳「那界‧海」。它在龍田村,鹿野高台的山腳下。正好在這裡吃完午餐,就可以直接去看下午的熱氣球升空。
我們走在規劃井然有序棋盤式的龍田村,筆直整齊的道路兩旁,一棟棟房舍建築吸引著我們,有日式、有閩式、有歐式的都各具風格,將居住環境營造的非常優質,令人喜歡。
「那界‧海」就隱身在這些房舍裡,門口懸掛著一個有蝴蝶標記的112號牌子。外地人經過這兒,一定看不出它是一間餐廳。然而若非網路相傳推薦,我們也不可能知道的…。
走進沒有門的院子,經過扶桑花圍籬,眼前一棟鐵皮搭建的房子才是餐廳。唯一寫有「那界‧海」的招牌就擱放在門腳下。店家似乎不想太招搖,只讓內行人找得到。也許,這就是他們的特色吧!
鐵皮加蓋的地方,是吧台和等候區,屋內擺飾令人覺得很隨性、自然、有個性,與高級餐廳美侖美奐的裝潢形成極大的反差。若是乾淨,我也喜歡這樣的鄉村風格,讓人悠閒自在。
不刻意、不做作的凌亂擺放,有時也是一種簡單的美。
↓ 沒想到像路邊攤的廚房,也能做出頂級的法式料理,真令人意想不到哪。
「那界‧海」餐廳是由一棟舊房子改裝的,進門第一間,擺放了一張六人坐的餐桌。這裡以前像似廚房的樣子,牆上還留著磁磚和水龍頭。感覺就像在廢棄屋裡品味法式料理,非常有「破舊的普普風」。
↓ 第二間,一樣有一張六人坐的餐桌,但房內設計就變成了復古普普風的感覺。
↓ 而旁邊的雙人雅座,就是我和Kelly的位子。
↓ 第三間,是十人座的大包廂,整體感覺又變成了日式簡約風格。所以,三間用餐區都各有特色。將破舊的房子加以簡單裝潢改造,就能呈現這麼有質感、有格調的餐廳。
所有餐具、桌巾也都是便宜的廉價品,但是經由細心擺飾與燈光調和,就跟高級餐廳的感覺差不多了。每個位子看起來,質感都相當不錯。
簡約的擺飾,在破舊中加入一些現代元素。
喜歡舊櫥櫃和光線透過白紗照進來的感覺,淨白、柔和。
「那界‧海」沒有菜單,非常期待主廚為我們準備了哪些創意料理。一份套餐350元,必須事先預訂,若沒定位而上門是無法用餐的喔。
因為沒有菜單,所以也沒有菜名,就用料裡的種類來稱呼吧。
今天第一道菜是湯品,有豆腐、白蘿蔔、紅蘿蔔調理成的蔬菜湯。
↓ 第二道菜,生菜沙拉。醬汁非常特別,酸、鹹、甜調和到最佳平衡點,吃第一口就讓人驚艷,清爽又夠味,可以百吃不膩。
↓ 第三道菜,蝦子佐山蘇。杏鮑菇與山蘇涼拌,放上川燙的熟蝦,灑上香料與蕃茄末,再淋上特製醬汁,一樣非常清爽美味。覺得他們做的醬汁很棒,與每樣食材都能巧妙的完美結合,就是料理能讓人覺得好吃的關鍵之一。
↓ 第四道菜,炒飯。這算是主食,有時候也會有義大利麵或焗烤。用小干貝、洋蔥和杏鮑菇與飯一起炒到香鬆,再灑上許多起司粉,非常乾爽入味好吃。
↓ 第五道菜,烤鯖魚。
↓ 餐後甜點,巧克力。
我們在用餐的時候,遇見了一位騎單車漫遊台東的退休老師。他曾去過國外許多知名勝地旅行,走馬看花無奇不有,但到頭來還是覺得台灣的景觀和生態,豐富又美麗。一座小小的島,擁有許多壯闊的高山和丘陵平原,又有多變的海岸地形,是世界極微少見的地方。若能仔細深入每個角落,用心看、用心體會,一輩子也走不完。
我想,以前去過的地方重新走一遍,相同景點在不同時候和季節,也會給我們新的感受和新的認識,並對這塊土地有更成熟而深入的了解。
就如「那界‧海」一樣,每次來都會帶給你新的、不同的感受。
【延伸閱讀】
東台遊記分類:漫遊台東(一)
部落格相簿:那界.海